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集装箱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96%。海关总署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集装箱出口量为321万个,同比下降33.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外贸行情“先抑后扬”,散落在全球各地的集装箱回流不畅,集装箱全球分布严重不均衡,大量空箱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积压,我国出口集装箱需求紧缺。这一年,集装箱行业经历了订单暴增、价格高涨、供不应求的局面,2021年集装箱行业产能达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峰,合计生产660万标准集装箱(TEU),相当于正常年份的2倍。
我们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多式联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中国集装箱生产供应链集群优势突出。集装箱生产端,2022年集装箱产量362万TEU,较上年大幅回落;集装箱市场需求端,外贸市场需求明显转弱,出口数量同比下降34%,但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国内市场需求总体向好,占我国集装箱市场总量比例为16.4%。
多式联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
中集协在《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2年度)》中称,如果未来企业集装箱库存消化完毕,伴随着旧集装箱淘汰,集装箱过剩才有望得到缓解。受国际贸易及航运市场的影响,集装箱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市场预期较低,未来2—3年,集装箱供需矛盾有望加剧,进入调整期
集装箱多式联运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突破3000万标箱,同比增长19.6%;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突破千万标箱,铁水联运主力港口发展态势良好;中欧班列变局中谋新局,共计开行16562列,发送161.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9%、10%;中老班列迎来良好开局,为中老两国贸易注入新动力。
多式联运(intermodality):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
2022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道路客运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健康顺畅舒心出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精准实施疫情防控和保护措施,全面恢复道路客运服务。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措施的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业迎来了恢复发展的良好机遇。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多式联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分析:
作为当前我国交通行业优化运输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多式联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据测算,多式联运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左右。
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多式联运发展成效显著,主干通道持续强化、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优化提升、联运货物快速增长。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表示,多式联运已成为我国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物流业头号工程,也是物流产业迭代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新冠疫情影响的3年间,多式联运也都实现了逆势增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多式联运作为物流运输的高级发展阶段,被各国看作本国货运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强化多式联运系统建设,推动多式联运运行水平的提升,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交通物流领域的重要任务。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多式联运市场将有较大增长空间,届时,可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约3.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4350亿元左右。未来的三年,将成为物流行业多式联运的黄金期。
报告对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多式联运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
想要了解更多多式联运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多式联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