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儿童遭遗弃案,法律界称依法处置可起震慑作用
2023-07-28 14:01:38 星岛环球网

据《星岛环球网》报道,香港近日发生一宗跨境遗弃儿童事件,一名“双非”儿童被母亲留在医院,母亲告诉儿子“一旦被人发现,就对他们说遭到母亲遗弃”。事件引起香港全城关注,特首李家超批评父母做法不当,会令该儿童身心受损,感到非常不应该,“我心中很不舒服。”


(相关资料图)

遭遗弃的男童已受到社会福利署照顾,地区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会继续跟进其福利需要。警方已联络到男童母亲,她正身处内地,表示愿意稍后回港接回儿子,但未有确实日期。

此次跨境遗弃儿童事件,原因尚待调查。有社会人士表示,这类遗弃儿童事件在香港非常罕见,绝对不应容忍此类事件发生,一旦遗弃成功,相关儿童交由社福机构照顾,或会向内地“双非”儿童的父母发生错误讯息,恐有人仿效,带童南下遗弃,不但对儿童的身心成长会造成严重伤害,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绝非香港这个关爱社会所能接受的。目前港府循著遗弃儿童方面是否需付上法律责任,而警方已朝这方面工作。

“双非”儿童是指父母皆非香港居民但在港诞下的婴儿,根据香港法例,“双非”儿童享有居港权,属香港永久居民。2013年,即“零双非”政策未推行前,内地人来港生下的“双非童”数目逐年增加,高峰期多达35000人。换言之,这批儿童有权来港定居,即使他们的内地人父母没有这项权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双非”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万,这个数字绝对量虽然不算大,但相对于仅有700万人口的香港而言,确属一个庞大的群体。

“香港出生就能拥有永久居港权,享有终生免费医疗及十二年免费教育,特区护照在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这样的宣传语推动了赴港产子潮爆发,内地人赴港产子数目逐年增加,最高峰多达35000人/年。直到2013年港府推行“零双非”政策之后,“双非”及“单非”婴儿的出生数字骤减至790宗,之后更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十年光阴过去了,最早的一批“双非”儿童已步入成年,但仍有很多“双非”儿童还在路上,尽管获得了香港永居权,他们被称为“一个可怜的群体”,有人把这种尴尬的境地总结为“回不了内地,融不入香港”。内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双非”儿童持有香港身份,无法入学;在香港入学,虽然能享受免费教育,但要么需要承担高额的生活成本,要么就要承受深港两地跨境奔波之苦。更令人担心的是,“双非”儿童在港校念书期间,会遭受异样的眼光,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为了解决“双非”儿童群体求学、成长等系列问题,深港两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深圳各大口岸开设了跨境学童专用通道,便利数万名跨境学童快速往来于两地。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推出特色便民措施,每年惠及跨境学童35万人次,学童公车查验时间只需要5分钟。

为解决在深圳置业港人的子女读书问题,早在2001年罗湖就开办了港人子弟学校,而随著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进程加速,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圳、广州、珠海各个城市都开办了港人子弟学校,很多中学也开设了港澳子弟班。这些措施不仅便利了在珠三角创业营商的港人子弟入学,也为“双非”儿童入学提供了新的选择。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事业相互借鉴,协同发展,有著“香港高考”之称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也开始逐步走入内地。香港考评局宣布,将于2024年开始接纳内地学校作为考场举办DSE。这项措施鼓励更多人从香港到大湾区工作、生活,他们的子女能有更多升学选择。同时,也给了许许多多在内地读书的“双非”儿童更大 的便利,不须要再赴港赶考,学习考试无缝衔接。

由于诸多措施的出台,对“双非”儿童读书难的问题有所缓解,然而仍有一些“双非”儿童无法享受政策带来的便利。例如此次遭跨境遗弃的儿童陈泓儒,12岁的花季便要面对如此困境,弱小心灵受到的创伤可想而知。

事件的肇因尚不明晰,或许是家庭财力的缘故,或许有其他隐情,但孩子终究是无辜的。此次事件虽属个案,但引发的关注度极高,对社会有较大的冲击力,对孩子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香港一向致力于构建关爱共融社会,绝对无法接受此类事件的发生。

目前12岁的陈泓儒已被港府妥善安置,但正如香港特首李家超所言,“发生这些事不只令人心里不舒服,而且非常不应该。”那么,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呢?

对此,法律界人士表示,依法处置此类事件,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律师表示,尽管陈泓儒的家人已回内地,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逍遥法外,须为自己的行为担责。内地法律依循属人管辖原则,即本国公民在境外犯罪的,也适用本国刑法。只要内地与香港官方足够重视此事,双方联手,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香港警方正在跟进调查事件,如果香港警方能够向内地提供足够证据,内地检方就能够以“遗弃罪”对陈泓儒的家人提起公诉,追究其法律责任,陈泓儒的家人绝无可能“一走了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