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18日,第二十一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暨黔桂铜鼓文化交流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举行,24项来自广西河池市、百色市,以及贵州省黔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引来群众的阵阵欢呼喝彩。
传统音乐《毛南族民歌“迎客歌”》
传统体育《墱壕球》
作为第二十一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活动集中展示展演了传统舞蹈《瑶族猴鼓舞》《铜鼓舞》《舞猫狮》、传统体育《墱壕球》、传统音乐《毛南族民歌“迎客歌”》《壮族“哦吔”山歌调》、民俗《送背带》《种五斗花》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围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活动主办方还打造“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带得走”的非遗市集,让百姓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当地百姓在非遗集市体验音乐铜鼓
天峨刺绣
河池市是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市现存传世铜鼓1458面,其中民间收藏和使用的传世铜鼓多达1388面,是铜鼓文化活态传承及其整体生态保持最好的地区。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居广西第一;自治区级83项,市级155项,县级984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自治区级85人,市级135人,县级367人;建成非遗产场馆125个、非遗扶贫工坊20个。《刘三姐歌谣》《广西南丹: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保护与传承》《瑶族蓝染:为小康生活添彩增色》分别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文中图片由莫曲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