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时今日之中国,是否会重蹈甲午战争的覆辙?
战争胜负是人与装备的较量,背后则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1.中日经济对比(钱)。中国GDP2010年超过日本后,差距越来越大。
(资料图片)
2014-2021年中日GDP对比
2022年,中国GDP达179928万亿美元,日本为42323万亿美元,差距进一步加大。
2.中日军费支出对比(钱)。2022年中国军费支出14504.5亿元人民币,约2220.5亿美元(按2022年3月汇率计算);日本军费支出500亿美元。
中日军费对比
3.中日军力对比(装备)。2022年,Global Firepower根据“火力指数”对全球军力进行了排名,中国第三,日本第五。
2022年中日军力排名
4.中日兵力对比(人)。我国现役兵力200万、预备役1000万、准军事部队66万;日本现役兵力24万、预备役5.5万、准军事部队1.4万。
至于军人素质不做对比,我充分相信我人民解放军。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上,中国占优。
二、从其他维度看中日发生战争的形态
战争并非儿戏,战争关乎国运,胜则生,败则亡。
知己知彼是战争最基本的前提。所以日本在明知自己处于劣势情况下,是不会愚蠢到单独跟中国作战的。
中日发生单独战争必备的条件是:一可参战兵力基本相当;二可参战武器装备的数、质量相当;三双方后勤补给不存在严重短板。要达到这些条件,日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现阶段情况下,中日是不是不会发生战争?
并不是。日本目前虽没有能力与中国单独作战,但在联合其他国家,形成军力优势或对等情况下,它一定会参战。因为日本一直在积极谋求摆脱战后体制,致力于修改《和平宪法》,试图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缺的只是参加一场战争这样的契机来解除身上的枷锁。
实际情况是,日本为了迎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主动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选择了“strategic clearance”策略以强化日美同盟,意图在中美未来可能出现的军事冲突中和美国采取共同行动。
所以,如果中日发生战争,那么一定是中国与日美同盟之间的战争。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不惧一战、不惜一战,但现阶段绝不能主动寻求升级对抗。
面对日益恶化的周边安全态势,我们中国最佳策略应当是:
1.引导日本拿出智慧与眼光来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实现合作共赢;
2.对美国既对抗又合作,避免陷入局部热战;
3.扩大亚太周边国家经济贸易,让和平之利大于战争之弊;
4.输出和平崛起价值观念,让世界了解中国。
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在遇、在求,绝不是近在眼前却不抓、不顾。我们的产业链还未完成升级,如果不能保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定力,也许等待我们的将是“复兴梦”变成“黄粱梦”。
但随着亚太地区矛盾日益突出、冲突不断加剧,也许留给我们和平发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